首页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宋应星天工开物作文素材 宋应星人物经历素材

学习啦 话题作文 2022-04-15 12:17:26 0

宋应星,是我国明朝的一位著名科学家,他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天工开物》,它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宋应星天工开物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

宋应星天工开物作文素材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教会人们农业和手工业科学生产知识的同时,又告知人们要打破传统学术观念,创立崭新的科学学术思想。

一.宋应星简历

宋应星,字长庚,出生于江西士大夫家族,是江西奉新县瓦溪牌楼里(今奉新县宋埠公社牌楼生产队)人,他从小聪明好学,“数岁能韵语”(作诗),有过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师及长辈喜爱。

宋应星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他在宋代四大家中,特别喜欢张载的关学,并从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他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都有很大兴趣,曾经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此外,还喜欢音乐、作诗。他常与同窗好友赴本县风景名胜处郊游,相互作诗,相互激励,纵谈天下事。

青少年时期的这些经历,给他后来撰写科学著作、创立新学术思想创造了先决条件。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宋应星与兄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但后来,他数次前往京师(今北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

宋应星之后以举人身份,担任过江西分官县教谕;做过福建汀州府推官、南直隶亳州知州。随着明朝的没落,宋应星灰心地辞官隐居,不问政事,专心著作。最终在贫困中度过晚年,于永历二十年(1666年)逝世,享年80岁。

二.《天工开物》与其学术价值

饱读诗书的宋应星,因科考不顺利、官场不得意,他将全部尽力倾注到科学研究与著作当中。他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著述成书使之能够流传下来。《天工开物》就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全书共分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当时工艺技术的成就。

《天工开物》记述了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书中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描述,显露出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理论阐述,注重引入理论概念,而非单纯技术描述。这是它的可贵之处。

宋应星纪念馆

《天工开物》介绍了一些西方的科学技术方法,如金属焊接、焊药等技术。但书中的“物种发展变异理论”、家蚕新品种的培育、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论述以及活塞式鼓风技术等等,都比欧洲与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相关技术早了许多年。

毫无疑问,《天工开物》对当时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同样也具备很深远的学术价值。

三.打破旧思想,创立崭新的学术思想

《天工开物》在带给人们科学生产知识的同时,书中也贯穿了打破传统观念,树立崭新学术思想的内容。

明朝等封建朝代八股取士的确定,使得理学逐渐变为僵化的科举教条,这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宋应星对于那些鬼怪迷信之说给予了坚决驳斥, 他主张对事物的考察要用“试见”和“试验”的方法。即注重实践与科学试验。

如宋应星对麦子的开花就进行过仔细地观察,作出了“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的科学结论,而对未经自己亲自检验的事物和现象,往往持谨慎保留的态度。值得称道的是,宋应星在学术上对自己要求极严,有高尚的科学美德。

宋应星还把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构成及其发展的学说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使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具有更多哲理性和自然科学内容,运用他的这些理论思想能够比较容易的解释较广泛的自然现象。

宋应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是在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自然观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他为自己的著作冠以“天工开物”之名,就是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天”即自然界;“工”指人的技巧;“开”是开发利用之意;“物”亦物质财富。“天工开物”即自然界杯人工技巧开发出物质财富。

总之,我国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教会人们农业和手工业科学生产知识的同时,又告知我们要打破传统学术观念,创立崭新的科学学术思想。他敢于向传统学术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佩;他勇于实践、不停留于理论知识、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更加值得我们赞扬。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2022 吾尊文网 wen.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