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心得(精选5篇)

优美文章达人 话题作文 2022-04-16 12:08:18 0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心得1

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担负培养舰载机飞行人才任务以来,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矢志投身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事业,以战领训、为战育人,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新路,为部队培养输送了一大批舰载机飞行员。群体中6人荣立一等功、数十人次荣立二等功,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军备战标兵个人等先进典型。

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该群体的先进事迹,深刻反映了全面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生动实践,鲜明体现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显著成效,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牢记强军目标、聚力备战打仗的时代标杆,忠诚使命担当、矢志为战育人的突出代表,勇于攻坚克难、奋力转型突破的优秀榜样。广大部队官兵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在党的旗帜下铸牢军魂、赓续血脉、英勇战斗,更加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谋划和推进工作,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心得2

刚飞离航母甲板,上级命令任务时间推迟数十分钟,机舱里的__陷入两难。

是在空中待战,还是申请着舰重新起飞?空中待战可能会导致返场油量不足,重新起飞又可能错过进攻的关键节点。

每一秒都变得沉重起来,“两个可能”在大脑里快速进行解算。通过计算任务时间和油量,__大胆判定可以空中待战。

战斗打响,__赢得主动,占尽先机。然而,许多人不知道,当__驾机降落时,飞机所剩油量已逼近极限。如果估算和操控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精准是舰载机飞行员的行动“铁律”。这精准,不单是着舰时对“黑区”的精准把握,更是对战机状态和任务形势的精准认识。

舰载飞行操纵方式不同于普通飞行,想掌握精准没有任何捷径,每一项“日常”都要以极为苛刻的标准来完成。

晚2分钟行不行——一次战术训练,受逆风影响,一名学员比预定时间晚2分钟到达点位,受到罗胡立丹的严厉批评:“贻误战机1秒钟,都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

误差1米行不行——一次模拟着舰,一名学员因高度保持上误差了1米,被__打出低分:“标准300米就是300米,绝对不能是301米或299米。”

驾驶十几米长的庞然大物精准平稳地在航母上起降,需要飞行员日复一日地不断雕琢技艺,精益求精。

只有我们这样严苛吗?飞行教官艾群有自己的见解。

一次着舰训练,多架战机空中列队。前一架次着舰后,拦阻索因受损必须更换。后续战机是否需要“暂停”等待?没想到,舰面操作员发出确定信号:继续进行,按时着舰。

“那是疾风闪电般的着舰间隔。舰面战友就在我们认为似乎不可能的时间里,快速精准地更换拦阻索,确保战机依次着舰。严丝合缝,一点都没卡!”这让艾群感慨万千,“航母事业是个‘巨系统’,每个战位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各个战位运转的大体系中,精准是基本素养。”

舰载机飞行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在“刀尖上起舞”的又何止是飞行员。舰载机在离舰的瞬间,一旦偏离跑道,高达上千摄氏度的巨大尾喷,就可能流扫到旁边的起飞助理……

舍我其谁的胆气,是面对高危事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畏,是“刀尖上”不离不弃地守望与升腾。

“这个时代里,不缺用身躯去铺路的人。尽管路途艰难又布满风险,但奋斗者并不孤独。”__讲起一个故事。

一次特情课目训练,飞行教官丁阳驾机在高空按指令“单发关车”,等待飞机达到边界状态。

取得预期效果后,指挥员下达重启指令,但监控画面中启动信号灯并未点亮。

1秒、2秒、3秒……战机在空中晚启动1秒,风险就会成倍增长。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塔台陷入一片寂静,只见屏幕上的参数不断刷新。

座舱里,丁阳的神经同样紧绷,他一边观察仪表参数,一边控制飞机姿态。手指放在重启按钮上,却迟迟不肯按下。

边界值越来越近……他悬着的手指终于按了下去。

“启动成功,转速、温度正常!”接到丁阳的报告,在场所有人为之振奋。一项新的极限数据被记录下来。

驾机着陆后,大家以为当时是通讯出现了故障,丁阳却坦言:“晚几秒钟作出响应,是我自己想验证飞机的真实极限。我多担一分风险,带教时就多一分经验,打仗时就多一分胜算。”

这条硬汉,并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高强度的飞行,让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一次飞行结束,他差点爬不出座舱……

为啥这么拼?丁阳说,自己忘不了张超。“在航母事业的征途上干得越久,越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带来的情感冲击。我有幸和他共处一个时代,一个能够把数代人用生命凝聚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时代,并不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如此幸运。”

强军有我,强军忘我。此刻海风渐起,又一批年轻的飞行员成功驾机着舰。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对于逐梦海天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说,他们从辛弃疾词作中读出了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情怀。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心得3

首个升空的身影,是基地司令员孙宝嵩。紧随其后的,则是__。

这是打仗的序列。他们面前,是舰载机飞行员在夜间尝试的一条着舰新航线。

“一片漆黑,除了座舱仪表,什么也看不见。”孙宝嵩告诉记者,海空难辨,极易产生错觉,对人的心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尤其是着舰前的那段时间,飞行员在一个很低的高度,以很低的速度操纵飞机,却看不见航母,也看不见海面,“看不见是最令人恐惧的”。

“最后一段反而简单了。”孙宝嵩解释说,“看到航母了,你马上能虚拟出一个世界,航母在那儿,下面是海,上面是天。只要确保精确的操控,就能将舰载机降落在航母上。”

尽管他描述得云淡风轻,但不可否认,夜间着舰是国际公认的危险课目。

几个月后,孙宝嵩、__带领首批飞行教官顺利取得夜间航母起降资质认证,标志着海军航空大学具备了昼夜间全时域教学能力,我国舰载机事业向前迈出一大步。

从成功着舰的一落惊海天,到常态起落的海天往复间;从改装模式到生长模式、从探索上舰到常态上舰……许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就像水下的冰山逐渐浮出水面。

“尽管道路漫长,也许要经过几代人的付出,但我们不能满足于做赶路者,还要勇敢去做领跑者。”孙宝嵩谈了自己的认识——

战斗力生成,通常基于前期条件进行,表现为单循环的顺时性发展,但也容易陷入“落后-发展-再落后”的被动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基于未来作战需求设计牵引训练,由顺时性发展转为共时性发展,在同一时段内干几个时段的事,在主动设计、主动求变中实现跨越。

教官罗胡立丹细心地发现,飞行员在执行一些指令时,普遍存在短暂的迟疑。

“指令冗长,不利于飞行员及时作出反应,能不能精简指令,建立一套更加符合汉语习惯的指挥术语?”罗胡立丹的这一想法,起初并没有多少人在意。

“汉语博大精深,一个词甚至有几十个意思。在未来实战中,当我们要琢磨某个词究竟是啥意思的时候,错失良好的战机就会成为大概率事件。”罗胡立丹说,其实,我军为了避免“误听”,在实战中也有很多创造性做法。比如,1、7、0三个容易混听的数字,不说是“壹、柒、零”,而说是“幺、拐、洞”。作战讲求精准,要从“有话好好说”开始。

“今天要做好今天该做的事,也要努力去做明天该做的事。”在两个多月时间里,罗胡立丹带领团队连续攻关,一条指令一条指令地修改,一遍又一遍地模拟指挥、一次又一次地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一套精简高效的指挥术语体系。

作家博尔赫斯说,我们有两种看待时间大河的方式:一种是从过去,时间不知不觉地穿过此刻的我们,流向未来;还有一种比较猛烈,它迎面而来,从未来,你眼睁睁看着它穿过我们,消失于过去。

从现实方位到未来擘画,舰载机飞行教官们有一种独特的“清醒”。

那年,杨勇受命参与舰上最大起飞重量试飞任务。根据计划,他需要试飞不同载重的战机。

当杨勇驾驶中段载重的战机起飞后,明显感到战机迎角比预先设定参考值大。飞行一结束,他判读参数后发现,已经接近该型机最大安全迎角。

如果继续增加载重,飞出舰艏后的迎角会更加明显,势必危及飞行安全。“性能到此为止了吗?”

“能不能在战机飞出舰艏后立刻推杆抑制机头上扬,从而把迎角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杨勇将目光放到了平时研究的飞行方法上。

杨勇的想法让陷入僵局的任务重现曙光,最终成功标定舰上最大起飞重量,为全面掌握战机操纵性能积累了宝贵经验。

孙宝嵩将这归结为舰载机飞行员“对未知的热爱,对应知的执着”。而这些,恰是“拓荒者”最得心应手的工具。

“去做事,把时间填满吧!”下一个起飞时刻,他们初心依旧,激情依旧。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心得4

“航母舰载机事业,靠一个人不行,靠一代人也不行。时代早已教会了我们如何选择”

“雏鹰”的航迹,仿佛绘出一个“镜中的我”。教官__眼眶一热。他,忘不了自己第一次驾机着舰的那一刻,更忘不了中国舰载机飞行员第一次驾机着舰的那一刻——

2012年11月23日,__的飞行教官、“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一着惊海天,以一道完美的弧线,定格了中国海军“航母时代”的镜像。

“可你知道吗?着舰时,戴明盟已经40多岁了……”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40多岁到20多岁,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历史性突破,饱含着飞行教官们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航母舰载机事业,靠一个人不行,靠一代人也不行。时代早已教会了我们如何选择。”__意味深长地说。

我国在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完全是从零开始。通过初级阶段“量的积累”摸索出的方法,是不是适合更多的后来人?如何用最少的代价办最多的事情,获得最大的效益?

这意味着,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每个培养班次都是在提供标准和方法,一代代舰载机飞行教官都要承担这种探索和选择。

一次训练,教官杨勇进行战术机动时,屏显系统突发故障,飞行高度、速度、姿态等重要参数信息都无法显示。

紧急返场,在旁人看来,摆在杨勇面前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像陆基战斗机一样“正区”着陆,这样最安全;二是仍然实施“反区”着陆,但为了安全,应该选择更合适的着陆位置。

然而,杨勇作出了第三种选择:着舰应该怎么飞就怎么飞!

本是“刀尖起舞”,何况“蒙眼”飞行,这个选择让现场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事后,杨勇道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海上作战,任何情况都可能遇到。这次特情,是摸索提升着舰技术的好机会,也正好给学员们探探路。”

“5、4、3……”回到惊魂时刻,杨勇凭着过人胆识、过硬本领,与LSO(舰载机着舰指挥官)密切配合,在“黑区”精准触地。漆黑的轮胎擦痕,记录下这一次完美的着陆。

如今凝视这片“黑区”,一道道擦痕新旧叠加,早已分辨不出哪一道是当时留下的。

而在杨勇看来,这片“黑区”投射着舰载机飞行教官的“精神疆域”——无论这一落多么惊险、意义几何,都不过是一道寻常的擦痕。而每一次对前路的探索,无数个热血的选择就藏在这一道道擦痕里。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心得5

天边传来轰鸣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驾驭歼-15战机出现在预定空域。航空塔台内,一双双充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

近了,更近了!航母敞开了宽广的“胸膛”,随时准备迎接与“雏鹰”的第一次拥抱。此刻,在场的官兵都屏住了呼吸。

随着一声拉动弓弦般的脆响,舰载机的两个后轮“拍”在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精准地钩住了拦阻索,战机掀起的气流,猛然涌向两侧,激起了一缕青烟,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出现在甲板上。

掌声和欢呼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一颗颗揪着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迎着寒冷的海风,中国海军新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通过航母着舰资质认证,创下了单批认证人数最多的新纪录。

此刻,教官、学员紧紧相拥,站在这片与他们共同见证了使命、见证了梦想的甲板上。

在壮志凌云的学员眼中,星辰大海之间的坐标,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大课堂”。

在历经风雨的教官看来,他们的每一次转型、跨界、重塑,均是时代的“大手笔”。

时代的风生水起,带给中国军队更多意想不到的“馈赠”。从“1”到“N”的量变积累,从“飞”到“战”的质变跃升……作为航母力量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肩负改革之重,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为战育人、敢于担当,打造出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中国样本”。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心得(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站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2022 吾尊文网 wen.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